【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就在上周,三星披露了本年度第二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约合3364亿人民币,净利润约合37.6亿人民币,相较往年同期,跌幅达到了恐怖的95%。

曾经不可一世的半导体产业霸主在今年短短半年内亏损4.36万亿韩元,一副日薄西山之象。

多年前三星手机爆炸事件令大多数国人对三星失去了好感,新总统尹锡悦上任后全面紧跟日本,在核废水问题上罔顾事实,因此国人对韩国的印象更是一降再降,如今韩国已被大家视作美国的绝对舔狗。

但是,经济命脉如此亏损并非韩国和三星自己的意志,相反在这件事上,他们才是想要与中国合作的一方,归根结底,韩国的惨状全是由美国一手策划。

芯片封锁

受限于半导体领域的设备与专业教育缺失,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是相当晚的。

虽然在上世纪末紧跟世界超级计算机研发的步伐,我国相继研究制造出“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但很快就遭到了美国的针对。

国与国的关系始终是不稳定的,利益才是压舱石。

七十年代苏联鼎盛时期,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实际需求,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入了一段蜜月期,但在八十年代后,美国立刻调转枪口再次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封锁,甚至一度阻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引进先进半导体企业生产的计划自然无法成功,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ntel非尖端产线的企业级芯片在2000年初也曾遭到美国的限制出口令。

购货方面尚且困难重重,更遑论技术引进了,并且由于近三十年的起步落后,在专利关系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也极难展开自研追赶。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中国勉强实现了军用与工业芯片的自给自足,但也遭到了美国的加倍针对,自2016年以来芯片进口的难度不断提升,最终在中美贸易战中进入了完全的寒冬期。

产业末日

美国针对中国的芯片禁运有个严重的内在问题,那就是整个芯片产业营收的半壁江山是由中国撑起的,在芯片进入禁运环境后,受冲击最大的,首先是美韩的半导体产业。

目前,在去年被迫签署了美国主导的对中禁运协议后,韩国的半导体产业进入了绝对的寒冬。

根据韩国贸易部报道,今年七月份,韩国出口总额503.3亿美元,同比下滑16.5%,而这已经是韩国贸易出口额连续下跌的第10个月了。

失去了曾经占据韩国半导体出口订单70%以上的中国市场,韩国的经济几乎坠入了深渊。

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韩国,由于美国的限制令覆盖世界范围内所有主要芯片与相关产品出口国,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为1245亿美元,同比下滑17.3%,全球半导体行业总体下跌已持续15个月。

为了限制中国,美国付出了自身产业千亿美元亏损的自杀式代价,连带着将韩国、荷兰等盟国的经济一并搅乱,那么,它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吗?

中国突破

就在本月初,中国宣布已实现28nm制程光刻机将在年底交付市场,宣告着28nm级芯片的自研自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消息对于美韩等国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28nm看似距离如今市场主流的10nm以下技术相距甚远,但在工业、军事等领域,高稳定性的28nm依然是主流。

要知道,在半导体发展史上,28nm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平均两年迭代升级一次的行业中占据了近10年的主流地位。

而28nm光刻机并不意味着只能蚀刻28nm制程的芯片,加工14nm级以下制程的尖端产品,最多也只是良品率低而已。

如中兴,华为等公司,其实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设计出了基于7nm技术的尖端芯片方案,只是局限于美国的禁止代工令和国内缺乏生产能力而被迫停滞于设计阶段。

如今国产光刻机技术突破,毫无疑问将带领中国半导体产业走向真正的发展快车道。届时,尴尬的反而是保持对中禁运封锁的美国。

结语

中国对于美国限制令的态度从8月1日实行的镓限制出口令中可见一斑,也许是久病成良医,中国显然是做好了长期对抗的后手。

现在中国将28nm国产光刻机攻关成功的消息与出口限制的消息相继放出,效果立竿见影。

本就长期走低的半导体市场又进一步下沉,短短不到半个月内已经“捷报频传”。

全韩国的消费级芯片,因“种种原因”的影响,已经出现了严重积压问题,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的三倍以上,而销售对象单一,需求固定的三星高端产线,则因原料问题,暂缓生产节奏。

美国有着世界第二的矿产储备,尚且能勉强应对材料问题,以韩国的体量,继续下去可能只有死路一条。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